第二讲 治辽宋金史杂谈 下篇

发布日期:2011-12-02 作者:管理员来源:

 

时间:11月26日上午
这一讲紧接上一场讲座的内容。王先生认为治史应由断代史入门,逐步扩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渐及于通史之境,要注意不可长期局限于断代史,将自己限制得太逼仄,否则只能是固步自封,坐井观天,“将来历史研究的主战场不在断代史而在通史”,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是王先生与大家分享他数十年治史之宝贵经验;不过王先生仍然提醒各位学子,作为初入门者,切忌好高骛远,必得在断代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方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然后王先生介绍了辽宋金史料的概况与特点,指点研读宋代史料的技巧与方法,认为对于八部史料必须通读,其余可针对具体情况或通读或浏览或抽查,在史料上扎牢根基,尤其是治学千万别做“二道贩子”,贻笑大方。而处于信息时代,王先生也倡导使用古籍电脑软件,并传授窍门,如何将电脑技术与文献知识相结合,以提高搜寻史料的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强调不可忽视传统资料卡片法的使用,指出这才是学史者能够独立研究的一个标志,王先生也不忘点拨大家制作与使用资料卡片的诀窍与注意事项,尤其是不能跳过核对这一关。
接下来对于具体的研究方式,王先生建议大家应选择研究的生长点,这样能够开阔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正与前述由断代走向通史相呼应,借用一个通俗的词汇称其为“跳槽”,具体来说,就是“大处着眼和小处着手”,可以在硕士生阶段选择一个能在博士生阶段继续做的大题目,分别在硕士与博士阶段完成其部分与整体,而这中间,必须正确运用治史“四把钥匙”(年代、历史地理、版本目录和典章制度)与史讳知识,即须对史料反映内容进行编年,注意古今地名与州郡别名,宋代官制须着眼于元丰前后之别与名不副实,史料尽量选用好的版本。
谈到论著的写作,王先生认为治史之初,以写论文为宜,撰写论文一是要快,不必等资料搜集齐备才动笔,二是可以同时进行不止一部文稿的写作,以提高效率,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有突破性,对那些人云亦云、拾人唾余的应景之作,王先生形象地称之为“蒸冷饭”,因为那连“炒冷饭”都还不如。
至于外语,王先生以其切身体会,语重心长地告诫学子切不可忽视外语学习,能否推动中国史学走向世界,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建议大家至少要掌握英、日两种外语,并认为可以仿效美国学生集训中文那样加强外语学习。
        最后,王先生结合对前辈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张政烺先生的回忆品评,提出了自己对于学术大师评价标准的看法:第一,其学问确实在同时的众人之上,而为众所公认;第二,他能够开创方向性的正确的学术新路。并以“不以身和心为势和利所役”勉励在座诸位年轻教师与同学要勇于攀登历史学的高峰,做新时代的史学大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