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学者来我院交流并举办讲座
发布日期:2012-02-24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2年2月21日,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巴黎一大)、法国技术史研究中心主席安·费朗索瓦·嘎松教授一行在考古系赴法留学硕士研究生李果、徐言秋的陪同下来我校交流。
下午3点,噶松教授一行先参观了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博物馆,随后与学院院长霍巍教授、副院长李映福教授以及考古学系文化遗产、博物馆学等研究领域的老师进行了深入交谈并共进晚餐。噶松教授谈到,这次与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的交流让她深感震撼,中国西南地区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优秀的教研团队以及过去两位留学生的优异表现,令她热切地希望今后能与我们有更广阔、更深入的合作。
晚上7点,作为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列学术讲座之一,嘎松教授和她的博士研究生、印度学者玛尼莎·伊尔女士分别以“欧洲视野下的技术史研究”及“横渡印度洋的帕刀拉扎染术”为题在文科楼五楼藏学所会议室进行了讲演,李永宪教授主持,李果、徐言秋分别担任法文翻译,数十位师生到场聆听。
嘎松教授首先以一幅16世纪法国矿工的图片拉开讲座的序幕,随即对工业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等做出了阐释。她以欧洲各地各时代、各种形态的水车、罗马时期的运漕、法国现代核反应堆、电脑等为例,说明作为工业考古学研究对象的技术物品具有美和神秘的特点。接下来,她从对这些技术物品的保存与再利用、社会背景、技术史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欧洲技术史研究的现状。最后,她归纳出工业考古具有三方面的特性,即能够重新还原历史物品(包括其概念和功能等)、多学科交叉(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对遗产学和博物馆学的丰富。
伊尔女士讲演的重点在于详细介绍了帕刀拉(Patola)这种双线扎染技术。她首先概括性地介绍了织物装饰技术分为绣花、印花和染色三种,接着对帕刀拉扎染术的使用范围、制作步骤做出了解释。帕刀拉扎染术是起源于印度西北的Gujarat邦Patan城的一种古老技术,早在公元前2世纪印度中部的Ajanta石窟壁画上就能窥其踪影,但其具体产生年代现已不可考,只在10世纪等一些欧洲人的游记中对其进行了文字记载。接下来,伊尔女士又对帕刀拉扎染术的分类、图案主题、出口和对其他地方的影响等问题做出了说明。最后,她总结出帕刀拉扎染术是一种古老而复杂的扎染工艺,如今其保存状况令人堪忧,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嘎松教授和伊尔女士的讲演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配以两位川大校友准确、简明的翻译,使在场者在这样一场跨语言的讲座中依旧吸收了大量的知识。讲座结束后,大家踊跃地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提问,两位主讲人一一解答。李永宪教授总结说,本次讲座给予我们最大的启发在于,研究物品不能仅仅对其进行客观描述,而要充分挖掘其蕴含的技术信息,进行技术史方面研究空间的拓展。最后,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