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课坛:如此四库——四库馆臣擅改文献举隅

发布日期:2013-04-02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3年4月1日上午9时,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王瑞来先生应本院之邀于文科楼五楼藏研所报告厅为本院师生作了题为“如此四库——四库馆臣擅改文献举隅”的讲座。本次讲座是王先生根据校勘《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的切身体会凝练而成。刘复生教授主持了讲座,我院粟品孝教授和姜莉老师也出席了本次讲座。

如此四库.jpg

      王瑞来先生首先强调,所谓“擅改”指的是四库馆臣因文献扞格难通而以主观臆断对文字进行的臆改,导致文献丧失本来面目的情况。这样的改动往往无关学术以外的政治因素。四库馆臣的“擅改”大致可分两类:第一类主要是因为馆臣不遵循校勘原则,在不查检本书其他善本的情况下根据其他典籍擅自改字。不仅如此,他们还为了迎合皇帝而贯彻“以通为主”的整理原则,在疏通文字时常常直逞胸臆,甚至在不明宋代典制名物时以明清的语言转译之。这类错误王先生举列了六十二条。第二类错误则是由于誊录转写造成的讹误,王先生也举列了三十余条。一部十余万字的小书,四库本的讹误竟如此之多,可谓触目惊心。

     王先生在分析完误例后还讲了自己对四库全书的认识。他认为四库全书是清代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一次重要整理,一批当时的一流学者主持和参与了丛书的修撰,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四库馆臣鱼龙混杂,水平良莠不齐影响了典籍的校勘质量。手抄誊写也造成了相当多的文字讹误,影响了古籍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四库馆臣改字既不列校勘记,又不施句下注,实际是创造了一部新的古籍版本——四库本。这种缺乏校勘规范的行为给后世学人利用全书埋下了隐患。而在四库全书电子版被广泛利用的今天,这些文字讹误又原封不动的进入电子版中。正如王瑞来先生最后所提示的,虽然四库电子版的检索功能可使学者“不必皓首便可穷经”,但在使用时还需多方查检以防引用错误。

     王瑞来先生的讲座有理有据,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引起了师生的热烈回应。之后,我院师生就《续宋编年资治通鉴》的史料价值,传统古籍的刻本写本孰优孰劣,以及如何高效利用网络和电子资源进行历史研究等问题和王先生进行讨论。最后,我院刘复生教授提示各位同学古籍校勘整理与历史研究的紧密联系,为本次讲座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