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守护者,“文武达人”曹清扬
发布日期:2014-04-08 作者:管理员来源:
当今时代,浮华社会,传统消逝,古色渐无,他如一个孤独的勇士,独自走在守护传统的崎岖山路上,努力攀登中国千年传统的高峰。现实社会,无奈纷繁,大学之惑,何人能解,他毅然追求自己的理想,不顾就业压力前途所向,只愿与理想为伴,在传统文化中徜徉。一定意义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能纯粹地追求自己所想,自己所爱。他就是曹清扬,爱武术,爱历史,爱文艺,敢于表达自我,勇于承担传统文化继承重任。
傍晚在二号体育场,我们找到了正在练功的曹清扬,他依然身穿黑色背心,正如当初人人网上被同学们疯传的照片一样.
去年年末,人人网上一张照片被很多人转载分享,照片上一个男生在大冬天上身只穿一件黑色背心,身背一把大刀,在人群中显得尤其显眼,这就是河南小伙子曹清扬.他笑说:”其实那时我应该还拿着一杯奶茶,我们武协的人刚刚排练完毕,正在等着买鸡腿吃.”他说他基本上都穿的很薄,高中时就因为这个在学校出了名,但他感觉这样很凉爽.他是武协的成员,那几天正在忙着排练节目,在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十佳社团颁奖典礼上,他耍着大刀第一个出场.“其实我不擅长耍刀,我经常练太极,少林武功这一类传统武术,当时为了演出我就练刀了.”
曹清扬来自河南的一个武术世家,对传统武术十分热爱,他从13岁开始练功,并不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从小习武.“我练的是传统武功,目的是为了养生,不同于其他人练的竞技武术,那种武术需要从小练起.”刚开始练功时他也像小说电影里描写的那样一次一次用小臂击树,每天扎马步一两个小时.”练武要不就以智取胜,要不就以量取胜,我只能多练习以量取胜了.”说着说着,他还起身演示了一个太极拳的动作.在河南老家时他曾经教过一班学生武术,上大学后他也偶尔教过一些感兴趣的人,加入武协后他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每晚没有课就一起在运动场练功.
除了武术之外,曹清扬对别的传统文化也颇感兴趣.他喜欢文言文,经常写一些骈文记录生活,自娱自乐.而且因为对历史有着极大的兴趣,他毅然决然地降级转入历史大类专业,从零开始学习博大精深的历史学科。
被问起今后的打算,他说他很可能继续走武术这条路,毕竟这是一种不能中断的传统文化. 虽然他仍面带微笑,但与刚才相比他更显出认真与专注:”现在存在着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衔接矛盾,虽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练太极拳,但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太极.传统武术就是一个复古的东西,要想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下来,就必须有人坚持去继承.”
附:曹清扬作品之——
历史学院赋
吾从三顾卧龙之地,自汉中而南行,直入益州而寄身于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以为天地之道无尽,而求学之路有穷,文通古今而足以傲蓉城。闻川大之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传子玄下之史学,亦兴宏祖之为,而利万民于山水之间。此间教授有经天纬地之才,兼照临四方之芒,是为文明之先驱,复为先贤之遗风焉。才通古今,学贯中西,此乃历史学院之学子焉。不才见之,自愧才疏学浅,燕雀自足,鸿鹄自飞。吾,愚拙之辈,跻身历史学院,与诸袍泽同修,萤火虽小,亦存于世间,沐浴日月之辉。有感于此志,赞叹历史学院之教授与诸同席,遂作辞赋,其辞曰:
余从宛城,途指成都。夜渡荆州,念子明之奇谋,驻马汉中,思诸葛之胸藏。千年岷江,二王盛德。锦绣蓉城,工部诗存。西楚之人,问道天府。素慕川大,才俊云集。秀士所趋,在于历史。五方杂厝,闻异乡之高见,暮鼓晨钟,明学业之未央。桃李莘莘,比以珉石之身,春风化雨,沐于玫玉之光。
余见历史学院之教授,继司马之绝唱,承梦溪之遗风,晓古今而通事理,善明辨而不妄议。是为天下所求之明师也。明师者,明今人之所迷,持当世之所失,乃难得之才也。会通古今,得文正之才识,学兼天人,若平子之降临。三长皆备,承子玄以教后人,经世致用,效炎武而济世学。以古为镜,会古人而用今朝,诲人不倦,扶儒风而正史家。
而见今之后学,后之大家,同席皆七步才情,非我末学肤受之人。八德明心,视任公为典范,进退优容,得静安之风雅。才兼中外,追寅恪之高才,疑古辨伪,亦诵坤之明心。知天文而晓地理,明人情而通事故。其才也,舞文弄墨,文章今古子云愧,信手成文,倚马千言相如惜。其行也,进止雍容宋玉羞,静娴若水文君惭。今人多以八斗自视,轻世傲物,实为才疏志大,钓名沽誉之徒也,而来往所见同修,皆才配子建,行堪赣君,吾倾慕之,作赋以颂,贻笑于诸同修,而明吾潜心修学之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