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与蜕变:改革开放前后三线企业发展路径探析”讲座纪要
发布日期:2023-11-29 作者:撰稿人:叶镇豪、刘凡;审稿人:李德英、吴晓林来源:
2023年11月20日下午三点半,由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三线建设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李德英教授主持,日本法政大学理工学院吴晓林教授在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江安校区文科楼二区704会议室做题为“延续与蜕变:改革开放前后三线企业发展路径探析”的学术讲座,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刘世龙教授、訾夏威老师、马力老师,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马克思主义学院何明敏老师等数十余师生到场聆听,参与讨论。
讲座开始前,老师们参观了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口述历史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中心和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档案资料室,此处藏有川大师生多年来搜集、整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档案资料、民间文献和口述访谈记录,目前已系统整理档案资料上千卷,并在逐步实现数字化,所藏资料丰富,内容覆盖广泛,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吴晓林教授讲座)
讲座伊始,吴晓林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个人经历以及与三线建设研究的渊源。1977年高考恢复时,吴晓林作为在校高中生参加高考,被辽宁大学日语专业录取,毕业留校任教,随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日本研究所,毕业后,进入中国投资银行工作,负责与世界银行和日本贷款机构的合作。之后,前往日本东京大学深造,开始关注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时,非沿海地区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与发展问题,与三线建设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于2002年2月出版了专著《毛泽东时代的工业化战略——三线建设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吴晓林教授探讨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工业面临的初始条件和工业体系发展脉络。他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已经建立了一个初步的、相对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这一体系与西方经过自由竞争的发展阶段有所不同,更多地受到政府和备战的影响。为适应各个时期国内外不同的政治经济形势,中国工业体系的产业布局呈现出政府主导性特征。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提出大后方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了应对周边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以及解决沿海、内陆工业布局不平衡问题,以西南和西北地区为重点区域,以战备为中心,以基础工业、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为重点,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活动,即“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我国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业各部门的迁移与再建过程。三线建设的实施,对增强我国国防实力、优化生产力布局以及推进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具有深远意义。但是,三线地区由于受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等的限制,导致一些建设项目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改革开放之初,基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战略判断,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开始实行“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由此,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到90年代中后期,我国区域经济总体呈现出沿海与内地不均衡的增长格局。为了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1世纪初,我国推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当前,大国博弈更加激烈,地缘政治风险急剧上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日趋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吴教授认为,用好“老三线”资源,谋划“新三线”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重新具有了重要现实意义。
吴晓林教授指出需要把三线建设放在中国工业化战略历史脉络中理解、认识。三线建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为应对中日危机而制定的国防工业建设规划,包括1938年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1939年工业国营的三年计划、1945年重工业五年计划、1946年国营工业五年计划。三线建设的工业分布特征是“大分散,小集中”,三线地区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配套设施和配套企业。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市在保证原有工业部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全面推进“小三线”和“五小工业”建设,由此在全国各省市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因此,并不能将三线建设单纯视为国防工业建设和区域经济建设计划,而应定位为备战时期的全国工业化战略。
在微观层面,吴晓林教授建议运用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对三线企业进行详细考察。三线企业采取新建、扩建、迁建、复建等多种方式,一部分企业的前身可追溯到民国时期资源委员会的军工厂和企业。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些三线企业的命运各有不同,一部分发展壮大,还有一部分则走向破产消亡。对这些企业的兴衰历程及其原因进行梳理和考察,可以作为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吴晓林教授以世界最大的水泥企业安徽海螺集团为例,分析了三线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通过构建和改进生产、流通、销售体系,取得竞争优势的原因,以及其对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的作用和意义。
最后,在提问环节,吴晓林教授首先回答了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博士研究生黄俊林同学关于改革开放之后,为何众多三线企业采取了相同的转型策略,结局却迥异,什么是决定三线企业命运的根本因素的提问。吴晓林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是市场,企业产品需找到销路,特别是产品升级和差别化有助于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李德英教授补充道,行业的生命周期对于企业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坚持自主创新才能使企业持续发展。
(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博士研究生黄俊林提问)
针对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博士研究生乔亦婷同学关于三线企业是否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吴晓林教授指出不必纠结特殊与典型,将所关注的行业、技术研究等问题研究透彻就有其意义。
(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博士研究生乔亦婷提问)
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硕士研究生杨淑营同学提出如何进行企业史研究,是否存在影响企业存活的其他因素等问题。吴晓林教授认为这需要考虑多个维度,首先是注重既有文献研究,然后整理企业的财务资料,分析资产负债表、资金流量表,梳理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情况和外部市场环境,也许就能从纷杂的历史现象中厘清各条线索。
(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硕士研究生杨淑营提问)
最后,李德英教授总结发言,高度评价了吴晓林教授在三线建设领域开拓研究的成绩,感谢吴晓林教授带来精彩的报告。并向吴晓林教授介绍了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三线建设团队的研究成果,课题组关注三线建设中决策与投资、选址与布局、协作与体系、征地与补偿以及工农关系、厂社结合、生产生活、家属安置、轮换工和学兵连等问题,并已形成了一批优秀学术成果,并向教育部提交了结题报告。两位教授就进一步开展三线建设研究深度交流了思考与想法,并互相勉励在学术道路上再创辉煌。
(“延续与蜕变:改革开放前后三线企业发展路径探析”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