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汉文史籍丛刊》第一辑(纪传体)出版
发布日期:2014-09-03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4年6月,《朝鲜汉文史籍丛刊》第一辑(纪传体)16开16册,在巴蜀书社出版,定价12800元/套。
學術顧問:
孫衛國(南開大學歷史學院)
主編:
周 斌(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東亞漢籍研究所)
陳朝輝(宜賓學院文學新聞學院)
副主編:
耿元驪(遼寧大學)
陳紅梅(天津中醫藥大學)
《朝鮮漢文史籍叢刊》編纂凡例
一、書名中的‘朝鮮’是一個地理概念,指朝鮮半島(含今之韓國與朝鮮)。‘朝鮮漢文史籍’是指朝鮮半島人使用漢語文言文、哂弥袊鴤鹘y史體撰寫的史書,它們或记錄朝鮮半島的歷史,或记錄其周邊國家(中國、琉球、越南、日本)的歷史。‘叢刊’謂彙聚諸書,以叢書形式分輯出版。
二、所收書籍,其成書時間上限是高麗王朝,下限是一九四八年。
三、整個《叢刊》拟分為以下十類(或十種‘史體’):紀傳體、編年體、雜史、傳記、譜牒、政書、職官、詔令奏議、地理、目錄。
四、以線裝本两葉縮印為影印本一頁的方式編輯(字小而不便閱讀者例外),影印本十六開,每冊約五百三十頁,全書共計一百五十冊左右,收書约三百種,拟分五輯或六輯出版,每輯收錄一至二類。
五、全書均為影印,故底本的正文、卷次、葉次,即使有誤,也保留原樣。
六、底本闕半葉或一葉者,以方框加‘缺’字標注;連續闕數葉者,則在上葉左邊欄標注‘下缺若干葉’。
七、各書之首均重新製作書名頁,於新製作的書名頁次頁標注各書底本。
八、各書均單頁另起。一書之內,各卷另頁起,為節省篇幅,同一書籍之各卷,即使單頁結束,亦不留背白。一書有多處版權葉者,僅保留最末一處。
九、各輯之首均有《總前言》、《編纂凡例》、本輯《前言》、本輯《目錄》,各輯之末附《朝鮮紀年表》,最後一輯末冊末尾附全書《總目錄》。
《朝鲜汉文史籍丛刊》第一輯前言
《朝鮮漢文史籍叢刊》第一輯,收入以下三類書籍:
第一類是紀傳體史書,包括《三國史記》、《高麗史》、《木齋家塾彙纂麗史》、《新高麗史》、《海東繹史》、《海東繹史續編》。
第二類是仿紀傳體,包括畊漁齋《朝野輯要》和朴羲成《紀年便考》。二書并非紀傳體,但仍錄入,有兩個原因:一是有關朝鮮王朝歷史並無完整的紀傳體史書,二書或可彌補這一缺環;二是這兩部書與編年體史書有着明顯區別,卻與紀傳體裁極為類似,兩書各卷前半部分乃編年記事(類似於‘本紀’),各卷後半部分乃朝野諸臣傳記(類似於‘列傳’)。
第三類是《朝鮮王朝世宗實錄》中的《志》。有關朝鮮王朝歷史,收入《朝野輯要》與《紀年便考》之後,‘本紀’與‘列傳’略備,而《世宗實錄》中的《志》或可彌補朝鮮一朝書志部分之缺。
以上三類書籍恰好完整呈現了朝鮮半島一九一○年以前的歷史,大體上與紀傳體相關,故編為第一輯。
值得說明的是,有些紀傳體史書並未收入,如正祖《御定宋史筌》、李種徽《東史》、許穆《東事》、吳澐《東史纂要》、安鍾和《東史節要》等,皆為紀傳體史書,但因其或為改編中國史書、或過於簡略、或因其摘編前史而價值不高,故皆不錄入。
下面擬對本輯所收各書內容及版本略加介紹。
《三國史記》五十卷,金富軾等撰,載錄前三國(新羅、高句麗、百濟)及統一新羅(兼及後三國)的歷史,有本紀、表、志、列傳。朝鮮肅宗三十六年(一七一○)刻本。
《高麗史》一百三十七卷,鄭麟趾等撰,朝鮮光海君覆刻乙亥字本,載錄高麗一朝的歷史,有世家、志、表、列傳。高麗王朝延續時間極長,相當於中國的五代到明朝初年,故此書卷次繁多。又因高麗王朝長期作為中國各朝的藩屬,故歷代高麗王的編年記事部分不稱‘本紀’,而稱‘世家’。
以上二書,被視為朝鮮半島兩部官修‘正史’。
《木齋家塾彙纂麗史》四十七卷,洪汝河撰,朝鮮舊刻本。《新高麗史》五十三卷,金澤榮撰,江蘇南通翰墨林書局一九二四年鉛排本。二書均是改編《高麗史》之作,對《高麗史》重新編排,增刪了一些傳記,修正了《高麗史》的某些史實謬誤。《新高麗史》的作者金澤榮自一九○五年來華后,長期居住在江蘇南通,此書也於南通完成編纂和印刷,並由張謇題寫書名。
《海東繹史》七十卷,韓致奫編,李朝鈔本。本書是一部紀傳體通史,上起檀君、箕子,下訖高麗王朝,有世紀(相當於‘本紀’)、志、表、考(相當於‘列傳’)。全書乃摘編中國、朝鮮、日本典籍,對各記載詳加考證辨析。
《海東繹史續編》十五卷,韓鎮書編,李朝鈔本,此書乃補《海東繹史》無‘地理志’之缺,詳述朝鮮半島歷代疆域之演變,下訖李氏朝鮮,地圖與文字相配合,極便使用。
《朝野輯要》二十九卷,畊漁齋撰,一八○○年抄本。此書乃載錄朝鮮王朝的歷史,各卷前半部分是朝鮮王的編年記事,後半部分是朝野諸臣的傳記。
《紀年便考》七十卷,朴羲成撰,一九一七年抄本。此書記載高麗王朝後半期及李氏朝鮮一朝的歷史,每卷前半部分是某王的編年記事,後半是朝野諸臣的傳記。
《朝鮮王朝世宗實錄·志》二十九卷,鄭麟趾等撰,《李朝實錄》太白山本。載錄朝鮮王朝前期的典章制度,如《禮志》、《地理志》、《樂志》、《七政算內外篇》等。
四川大學東亞漢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