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学术研讨会第三场分组报告

发布日期:2014-10-13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4年10月11日下午3点50,“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学术讨论会第三场如期举行,本场讨论会由台湾中央研究院林志宏教授主持,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徐跃教授担任评论人,中国社科院近史所李细珠教授,华东师大李世众教授,台湾大学罗士杰教授分别作了报告。
李细珠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乡村士绅在“近代”边缘的生活世界——以清中后期浙江海宁管庭芬为例》。李教授首先介绍了主要依靠的史料《管廷芬日记》,随后的报告分为五个方面:管庭芬的行迹与”近代“边缘的海宁;科举制废除对管氏理想造成的冲击;日记所见管氏的日常生活与交往;太平天国对管氏的影响及管氏对这一事件的认识;管氏对近代西方的模糊感知。最后,李教授提出了反思:什么是近代化?近代化与西方的关系是什么?近代化是否意味着进步?
 
image002.jpg
 
李世众教授报告的题目是《移风易俗与地方秩序——从<出山草普>透视循吏汤肇熙的治理理念和实践》。李教授首先介绍了《出山草普》的史料价值,认为《出山草普》对于理解清代循吏在地方社会治理,地域秩序的形成等问题都提供了新的视角。随后,李教授通过对《山居草普》的梳理和对汤肇熙吏治实践的考察,从地方对国家政治的反应的角度来看待地方秩序的生成。他认为平阳地方社会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人口膨胀和贸易的发达。最后李教授讨论了地方社会的历史定位问题及宗族制度在凝聚地方社会中的作用,并总结出清末民间文化呈高度分散化倾向,强调了地方社会内生的组织力与地方官的整合。
罗士杰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城隍庙与近代温州地方政治:以1949年黄式苏当城隍为讨论中心》。罗教授首先介绍了文章关注的三个问题:第一,城隍庙作为”帝国政治文化”中心的重要部分;第二,晚清至民国温州城隍信仰与地方政治发展脉络的联动关系;第三,“地方宗教传统”是如何与“民间声望”的体系结合成为政治场域的“政治灵验”发展过程。随后,罗教授分别从帝制时代城隍庙的概况,二十世纪初瑞安县城隍信仰的发展,黄式苏当城隍与温州地方政治三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最后,罗教授从隐藏的文本与国家内卷化两个角度做了反思性总结。
对于李细珠教授的报告,评论人徐跃教授主要从研究对象是否可以支持引发近代化反思的角度作出评论;就李世众教授的报告,徐教授主要从传统士人对地方治理的认知和宗教在地方社会发挥的实际功能角度作出评论;就罗士杰教授的报告,徐教授主要从城隍庙在地方社会功能的角度做出了评论。三位报告人一一做出了回应。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