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舒纪念讲座之黄进兴院士“再现传统中国的思想——迈向论述化、命题化的哲学?”
发布日期:2014-10-27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4年10月24日晚7:00,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黄进兴院士以“在线传统中国的思想——迈向论述化、命题化的哲学”为题,在望江校区文科楼五楼藏研所会议室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院长霍巍教授主持,学院众多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学者纷纷出席。
在霍巍教授对主讲人和讲座题目简单介绍后,黄进兴院士以对本题缘起的分析开始了本次报告。他提出,法国哲学史家哈铎对西方古代哲学的再阐释,对民国以来的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研究和中国哲学思想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哈铎所做的哲学史研究,虽不属在哲学界中主流研究方向,但在欧美哲学界起广泛作用。他最大的贡献是对希腊罗马五代的哲学有了和西方传统不同的解释。西方传统的阐述中,哲学是哲学论述;而哈铎认为哲学讲求的是精神的锤炼,哲学家并不一定要有著述,但应重视生活方式的抉择,这才是西方古代哲学的精髓。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哈铎也提出两个新观点,其一是西方古代哲学是如何发展到现在西方哲学主流方向上的,其二是西方古典哲学与中国古代思想并不相似。但“哲学”作为舶来品,其在中国的发展无法摆脱西方哲学的影响。西方哲学思潮不断左右中国哲学的架构,中国哲学的发展也与重新整理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密不可分。那么要认识中国哲学就要跟着西方,即用西方哲学语言来认识中国思想的发展。冯友兰、胡适等哲学家都受到西学的影响并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黄进兴院士指出,胡适先生作《中国哲学史大纲》最为重要的功能是总结自孔、老以来的思想和用逻辑的方法梳理中国哲学史。劳思光先生也提出用“思想上的显微镜”去陈述哲学,这一做法大大影响了当时的青年学者从事分析哲学的研究。这几人最醒目共通的现象是表达方式由传统的“修辞”转化为了模仿西学中“论证”。若视西学为序列,学说则是逾晚逾新,表达方式却一直是论证。用西方哲学疏通中国传统思想,未免会挂一漏万,还需借助“感觉”来进行研究。
黄进兴院士认为“哲学”一义,近代各人有不同的定义。傅斯年对哲学的把握提出中国哲学与西方所言的哲学似同而异,但并未深入。西方论述化哲学席卷近代中国哲学版图,中国古典哲学精神只遗余韵,此时因哈铎对中西古代哲学的汇通,以哈铎宣扬的古典哲学为例,定能导致人们对当下中国哲学的不同理解。然而,中国上古思想强调的“修身”与古希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对“雄辩”中西态度差别明显,中国古代是“身教”逾于“言教”。马克思哲学标榜“改变世界”,不同于西方哲学一向的“理解世界”,而中国自古讲求“致用”,这与西方哲学显有不同,因此不难理解哈铎讲求实践性在中国近代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在吸收和接纳过程中,哈铎的观点却陷入两难局面:意识到“实践作为”与传统中国哲学的不可分割,难得其妙而入;另一方面,横诸当今哲学的利弊,哈铎的论点恐招致中西主流思潮施以“反哲学”之识。这些都需在未来的“知”“行”之间不断探讨求索。
黄进兴院士在本次学术讲座中向我们阐述了怎样看待中西方的思想史、哲学史,提出是否可用西方哲学语言来梳理中国哲学的发展的核心问题,并指出文字符号逐步脱离实体发展,中国学术也将渐从西方模式的桎梏中解脱,应要培养出自己的学术自信,文化自信,才能追逐更多的可能。黄进兴院士的报告充满了对人生、人文的深厚关怀,并重显性与隐形影响,现场听众受益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