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宅讲座第三十二讲:觉囊派历史与他空见地
发布日期:2015-07-06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5年7月2日下午3:00,应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中国藏学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邀请,壤塘县藏哇寺(གཙང་པ་དགོན)白岗卓桑仁波切与门色堪布两位高僧在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望江校区文科楼535学术报告厅作专题讲座(ཆེད་དོན་འཆད་ཁྲིད),题目为:觉囊派历史与他空见地(ཇོ་ནང་ལོ་རྒྱུས་དང་དབུ་མ་གཞན་སྟོང་ཆེན་མོའི་གཞི་ལམ་འབྲས་གསུམ་གྱི་རྣམ་བཞག་འཆད་འཁྲིད་གནང་རྒྱུ།)。
白岗卓桑仁波切(སྤོས་ཁང་སྒྲོལ་བཟང་རིན་པོ་ཆེ)来自西藏日喀则地区白朗县,历史上这里曾有过五座觉囊派寺院。仁波切年少时在哲蚌寺拉然巴阿旺彭措上师处剃度出家,后到壤塘县藏哇寺觉囊派第47任法王吉美多吉上师处学习和修行。2012年至2014年,仁波切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深造,期间为学院佛事活动领诵师,后取得智然巴学衔。仁波切编辑出版了《朱巴更列传》、《觉囊多罗那他传》和《觉囊多布巴传》等书籍。门色堪布(མཁན་པོམུན་སེལ་ལགས)是白岗卓桑仁波切的上师之一,壤塘(འཛམ་ཐང)县人。堪布于2002年至2005年在哲蚌寺学经,现任藏哇寺堪布,其对他空见的修持被赞誉为现今觉囊派最高深者。
讲座中,白岗卓桑仁波切先用藏语,稍后以汉语进行,讲述觉囊派的历史。觉囊(ཇོ་ནང་།)本是雅鲁藏布江南岸的一处地名,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平措林乡。觉囊派第一所寺院是觉囊寺,衮邦·吐吉尊追(1243-1313)建立。他从上师衮钦·曲古沃色处得到他空见解释时轮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他空中观乐空双运之理,遂独成一派,因驻锡地而得名为觉囊派。他著《时轮根本续释心要》,并用文字记录现有的六支瑜伽耳传口诀,这是《六支瑜伽广本讲义》在西藏出现之始。大成就者更钦·笃布巴(ཀུན་མཁྱེན་དོལ་པོ་པ་ཤེས་རབ་རྒྱལ་མཚན།1292-1361),今尼泊尔多波地方人,是14世纪著名的觉囊派大师。在其主持觉囊寺的三十五年中,觉囊派的自修与弘法事业走向顶峰。他撰写的《山法了义海论》(རི་ཆོས་ངེས་དོན་རྒྱ་མཚོ)等著作,深刻地阐述他空的见解,成为觉囊派在教理上的一面旗帜,其中许多精辟的见解,对稍后格鲁派开山祖师宗喀巴大师的宗见也有相当的影响。笃布巴大师70岁时圆寂,其弟子在米雅(康定县和雅江县)地区建立首座觉囊派寺院,为觉囊派流传于康地、安多地区之始。笃布巴大师之后觉囊派另一位重要的人物是多罗那他上师(ཏཱ་ར་ནཱ་ཐ།1575-1634)。关于藏传佛教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莲花生大师,诸多的记述说莲师是无父母的,而多罗那他则说莲师是有父母的。多罗那他德行谨严,博学多识,一生著述不辍,在密宗灌顶方面著有《宝生百法》(རིན་བྱུང་བརྒྱ་རྩ);他宏宣不倦,门下弟子众多。后得到后藏藏巴汗地方政权的支持,一度中兴觉囊派,建达丹丹曲林寺,并将该派发展到今四川省阿坝、甘孜和青海省的果洛等地。1614年,多罗那他应蒙古喀尔喀部的阿巴岱汗邀请前往库伦一带传经约20年,深得喀尔喀部诸领袖人物的信奉和支持,逐渐成为当地宗教领袖,被尊称哲布尊丹巴,藏语意为“尊胜”。多罗那他圆寂后,转世为蒙古地区第一世哲布尊丹巴活佛。因此,觉囊派在蒙古地区信众甚多。早在元朝时,觉囊派便与蒙古结缘,第一位上师衮邦·吐吉尊追的上师曲古沃色曾到过蒙古传法,他有一位重要的弟子也是蒙古人。壤塘县藏哇寺由多罗那他的弟子克珠·洛追朗嘉(第六次转世为今觉囊派第47任法王吉美多吉)于18世纪初建立,是当今僧人最多、影响最大的觉囊派寺院。第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卫藏地区的觉囊派被迫改宗为格鲁派,觉囊派遂在西藏地区基本衰绝,而相对偏僻的四川阿坝州的壤塘、马尔康、阿坝三县和青海果洛州的班玛、久治、甘德三县却保存下觉囊的法脉。改革开放后,在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怀下,觉囊派的历史古迹在西藏地区才略有恢复。
觉囊派除教法外,在文化上亦有诸多贡献,包括建筑、壁画、音乐等。觉囊派是西藏历史上最早修建佛塔的,江孜白居寺白廓曲登佛塔、汤东杰布修建的佛塔等都是从觉囊派佛塔处得到启发。壁画则形成重要的且吾岗(བྱེའུ་སྒང་པ)画派。觉囊音乐源于印度佛教音乐,又吸收藏族传统音乐的成分,形成独具风貌与深刻内涵的音乐形式。
最后,白岗卓桑仁波切向听众介绍了他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习时编辑出版的《觉囊笃布巴传》,介绍著作中的图片、觉囊派大师的画像、部分历史遗迹等。
门色堪布首先介绍自己学习、修持佛学的经历;他所讲觉囊派的见地,分为三部分:世俗谛教义、胜义谛之自性空与他空见。世俗谛与自性空,是觉囊派与其他教法共有的见地,不共的见地即他空见。世俗谛有四谛,苦集灭道;有苦即在六道或五道(不计非人非天的阿修罗道)中轮回:天、人、饿鬼(肉眼不可见)、畜生(人世间肉眼可见的众畜生)和地狱(有冷热之别,有无尽的痛苦)。苦有生老病死、有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如父母去世等)、五俱蕴苦(遍布一切的意识之苦);人们努力试图灭熄的即这些苦。论述所有苦的来源即集谛,即贪嗔痴,以鸡、蛇和猪象征。其成因在于无明。贪欲中最根本的在于我执,由心而生,如想吃想穿想住的等,皆为贪欲的对象,苦恼接踵而来。要阻止集谛的内容,即灭谛;道就是讲修持,修的内容包括持戒、修行、知性空,皆道谛的内容。通过这些修持,自己亦可成佛。这些是小乘和大乘共许的内容。
首先要发菩提心,要有大慈大悲之心,不分敌我,对敌人也同等地对待。众生无边无际,即便对三恶趣即地狱、畜生、饿鬼也同等地对待;在无尽的轮回中他们可能曾经是自己的父母或会转生为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有恩德,应这样平等去对待。现世自己有兄弟姊妹,前世也有兄弟姊妹,不能舍弃他们,只有这样去想才能有大慈大悲之心。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恰那金刚等三怙主之佑护;如果心生此,则可成菩提之道。这是中观之道。这些是佛初转法轮所讲。
第二转法轮,讲胜义谛和世俗谛;世俗谛有二,一个是常恒,一个是无常的物;有色(五官所能感觉到者)、识(五识,即五种认识,如听到的声音,感受到的等)、不相应行法(既不是色,也不是识的那些内容)。胜义谛讲性不是人所赋予它的,亦不是它自己的。就像人之躯体,不是人赋予的,亦非所显现的。任何事物都是我们赋予其名称的概念,实质上是空的;如果把赋予它的当成真的,其实不过是名称而已。对某人而言、对我来说是敌人者,对其父母来讲他是他们的孩子,对跟他没有任何关系的人来说,则既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所以,“爹”是赋予的,“父母”也是赋予的,“敌友”皆是赋予的,对它自身而言没有任何规定性。此即胜义谛。如果他是敌人的话,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应是敌人,但实际上他对父母朋友不是敌人;所以没有绝对的敌人概念,没有绝对的规定性,都是相对的。所以应该从轮回的观念去想,父母、上师对我有恩德,应去感恩;如果是敌人,应该在六道轮回中去想,兴许上一辈子是父母。他自身没有任何规定性。不管是敌是友,都是我们的一种想法,都是一种执见。任何事物相成相依,如大小皆是相对的,任何事物皆要如此看待。这样即可化去敌之意念,对修持有好处。这就是事物的因缘。任何事皆是因缘和合而成,如所有的花草树木之所成,它本身没有任何规定性;是因缘而成,不是由自性而成。故自性空。佛就是舍弃一切贪欲,积善而成;佛也是因缘而成,离开因果,亦不存在。这是第二转法轮所讲自性空,宁玛派、觉囊派、格鲁派等皆承认。
讲中观他空的,是佛第三转法轮。二转讲的自空与三转讲的他空,是相辅相成的。三转所讲跟密法所讲是一致的。三转法轮讲佛性,就像种子一样,任何人都有成佛的如来藏佛性。自空与他空的最大区别是:自空说自性里的佛性就像种子一样,他空说这就是真正的佛。对佛性的认识,宁玛派、噶举派和觉囊派是一致的,萨迦派和格鲁派是不一样的。觉囊派的他空见解可以一直追溯到印度的无著、世亲和龙树。无著修弥勒佛,讲了《慈氏五论》,其中《中辩论》、《性宝行论》等三部经典讲了他空见地:心中的佛是实有。龙树写过六部中观经典,讲到二转法轮中的自空见;多布巴即根据他们的论述和《时轮经》引出他空见。自性空讲任何人有成佛的作用和功能,他空见说本来即是真正的佛,好比云把太阳遮住一般,太阳本身是存在的(与禅宗的渐悟思想一致)。他空见亦是借道果来解释其思想。自空见说种子会有生长的作用和功能,他空说心性中的佛即是真正的佛。修他空也有显密之分,如要修菩提之心,性空等;修密宗依靠时轮,若遇到很好的老师和学生,最终会有很好的成就。
讲座毕,噶尔让(སྐལ་བཟང)、陈波(འཕྲིན་པོ་)和新巴·达瓦扎西(གཞིས་པ་ཟླ་བ་བཀྲ་ཤིས)等就中观应成派(以反驳式辩论著称)和自续派的区别、它们与自空见、他空见的关系、空性是有常抑或无常等议题进一步就教堪布。
讲座由西南民族大学藏学院贡保扎西(མགོོན་བཀྲིས)博士翻译,噶尔让博士和陈波博士主持;噶尔让分别用藏语安多话和汉语普通话介绍两位高僧开启讲座进程;陈波在总结中提到李安宅(ལིའི་ཨན་ཁྲེ 1900-1985)当年在拉卜楞寺和康区进行人类学实地研究中缺少觉囊派这一节,这一次讲座对一定程度地补足李先生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而觉囊派的见地和安多语演讲与主持在彰显他者的价值上意义重大。近三十名听众参与本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