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志淳教授:殷商王都大邑商新探

发布日期:2016-05-09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655日晚,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的荆志淳教授在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望江校区文科楼5楼藏研所会议室给我们带来了一场以“殷商王都大邑商新探:人口、技术和城市”为主题的精彩讲座。荆志淳教授从1994年开始从事考古学研究,先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哈佛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校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现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东亚考古加拿大研究讲座终身教授。他从1997年开始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中、美、加安阳洹河流域的考古合作研究,与同仁共同发现了洹北商城、外城、宫城和宫殿区,是商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早期城市和国家、殷商文明、地质考古、古代技术、同位素分析在考古中的应用、陶器岩相学研究、古玉的物质性和社会性等。此次讲座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合作研究的中、美、加安阳洹河流域考古合作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荆志淳教授:殷商王都大邑商新探1671.png

  首先,荆志淳教授简述了安阳殷墟考古的历史与发展,并对既往(90年代以前)发掘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系统总结。并通过近年来安阳殷墟田野考古中的新发现,诸如道路系统、沟渠-蓄水坑-池苑-排水-水井等水系统、孝民屯铸铜作坊、刘家庄北地陶窑、铁三路制骨作坊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系统探讨了大邑商的整体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将研究视野着眼于早期复杂社会、早期城市、早期国家和社会复杂化进程,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他提出不应该将所谓的“文明因素、指标”等同于社会复杂性或社会复杂化。在讨论早期城市的复杂性时,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城市不同人群的互动、他们的社会和精神世界、他们如何构建他们的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组织的建立和变化的过程。不能只是认识到早期城市有多么复杂,更重要的是要探索早期城市复杂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复杂化的特定过程、为什么复杂等问题。

荆志淳教授:殷商王都大邑商新探1674.png

他以安阳殷墟发现的商代人群如何用水的一系列用水遗迹、遗物,如水渠、蓄水坑、池苑、水井等遗迹以及铜盘等为例,结合水文地质、甲骨文研究等系统分析了早期人群的水祭祀的问题,论述了当时水在人们生产、生活以及思想意识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冶炼制作青铜器,陶器选料及烧制,玉料选择、玉工等玉器的制作等手工业生产等角度探讨了商代手工业技术的水平、发展和传承,结合人工制品研究方法等系统阐述了商代手工业生产者的专业化水平以及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等。

他从甲骨文、玉器、铜器中反映的人物形象出发,结合近年来人骨的发现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等角度探讨了殷墟人殉中的“羌人”问题,并对安阳殷墟M54号墓主的来源进行的锶同位素研究进行了介绍。

通过一系列案例的总结和分析他提出城市化发展中的简化过程”研究的思路。商代不同时期的城市性质有历史的依赖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简单线性发展的。这些城市在不同时期,因历史、文化、社会条件的差异,在城市、国家的认同、內涵、组建方式、运作方式、崩溃的原因、以及重组的方式和途径的不同而不同。对早期城市的认识必须强调各城市组建、运作、发展的具体动态过程,而不是对早期城市演化阶段的文化內容、社会实践的静态描述。通过观察和审视殷墟时期文化、社会变化的总过程,他认为殷墟早期物质遗留的风格、形式复杂多样,而晚期则相对简单和单一;在武丁时期物质文化、人口组成存在高度非均一性;从殷墟早期到晚期,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简化”(制度化?)的过程,而不是“多样化”的过程。

随后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诸如早期城市化发展中的“复杂化”、“简化”、“制度化”等问题,殷墟商代人群构成问题等与荆教授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

霍巍教授主持并对整场讲座进行了系统点评,分别从荆教授讲座中提到的具体案例到多学科交叉角度深入的对具体案例的综合研究再到国际化的研究视野等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在座听众中的研究生本科生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注意扩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维度等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