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国际实践周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冯筱才老师讲授《中国当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发布日期:2016-07-06 作者:管理员来源:

  76日上午9301130,华东师范大学的冯筱才老师在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江安校区一教A210给同学们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的题目是《中国当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由我院历史系的郭书愚老师主持。

 

 

 

    冯老师首先提到了研究中国当代史的重要性:要了解当下,就要了解毛泽东时代。诚然,我们的老一辈是从毛泽东时代过来的,很多人的心仍然活在那个时代。不过冯老师又感叹当代史是难做的。一方面资料太多,又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另一方面,历史太近反而不好观察,冯老师幽默地举了一个例子:试着把自己的脸贴到观察对象的脸上,怎么能看清对方的面目呢?

  那么,要如何研究中国当代史呢?冯老师以知识储备、研究文献、研究兴趣或范围和研究史料四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研究文献部分冯老师讲到即使是最权威的学者也不能理清中国当代史的全部问题,他提醒同学们要做知识的生产者,而不要创作“伪论文”。

  讲述的重点是史料部分:它的搜集、整理、分析,以及问题的发现。当代史史料的来源多样,如档案、官方出版文献、公开宣传品、私人叙述等。冯老师提醒同学们,要对史料进行辨析,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当代史的史料运用面临巨大的挑战:史料种类多样,数量庞大,然而同质性太强;从宣传到教育到档案论述的结构性太强;对于当时的语言和文本我们存在理解上的障碍;被过度阐释的“明历史”掩盖了未被发现的“暗历史”。

 

  然后冯老师又对当代史的重点史料档案和报纸做了分别介绍,重点是我们不要单纯地相信档案和报纸所描述的,要注意文本的内容可能是被选择的,是一种“宣传”。民国时期的四川是袍哥笼罩下的世界,然而报纸里能看到多少袍哥的真实信息呢?“尽信档案则不如无档案”,要学会打破文本,对其进行碎片化处理,抽出有用信息。也要了解报纸的运作机制,谁主编,谁资助,谁主笔,等等,了解其背后复杂的政治人情。

  冯老师讲课妙趣横生,善用生活中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浅显例子讲述比较复杂的概念,同学们都觉得受益匪浅。或许这也是历史学通俗化的一个面向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