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国际实践周邀请厦门大学刘永华老师讲授《本无畛域-跨界与治史》
发布日期:2016-07-08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6年7月7日上午9:30-11:30,随着国际实践周的继续进行,我院邀请的厦门大学刘永华老师在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江安校区一教A210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关于史学方法论的讲座。讲座的题目是《本无畛域-跨界与治史》,由我院历史系郭书愚老师主持。
刘老师首先提出了在社会生活和学术研究中边界存在的普遍性:社会边界、空间边界、学科边界和领域边界等等。学术分工有其合理性,使学术研究更加专门化和精细化,但也造成了严重的限制。极端的例子就是做明清的不管宋元,做经济史的不管社会史,做政治史的不管思想史。
事实上,边界本是不存在的。社会生活的实态没有边界。在学术研究上,近代社会科学的奠基人如马克思或者韦伯,他们的研究也无边界,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就是从宗教切入经济史的。而人类学有一种重要的观念,叫“整体主义”思维。法国的年鉴学派则提出了总体史和问题史的概念。
进一步,刘老师分别以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史为例讲授了何为跨界的学术研究。如政治史方面,从传统的朝代史,到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政治集团,再到后来的地域社会集团,逐渐把社会关系纳入到了政治史的研究。最近的视角如侯旭东先生在即将发表的著作里提出的“政治场域的君臣关系”,关注的是皇帝赏赐与俸禄的区别,赏赐帮助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君臣关系以及它对官僚机构运作的影响等等。
在讲授经济史与社会文化史的互动时,刘老师以自己曾在福建省长汀县做的田野调查为例,发现临近的几个大村庄集市的时间都是逢五逢八,这是不符合商品经济的规律的,施坚雅的市场理论在这里失去了效用。原来是当地的村庄相互之间其实存在一种竞争关系,这就体现了商业化与地域社会的关联。
总而言之,刘老师学养深厚,授课娓娓道来。我相信同学们都收获颇丰。最后刘老师也提到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至今似无令人满意的典范,供大家共同思考:如何把宏观的结构化的东西融入到个人的生命史中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