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博士希伯来大学讲座:“延续与转型:托勒密埃及的民间宗教”
发布日期:2016-11-21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6年11月16日晚6点30分,我院世界史教研室教师王欢博士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奥尔布赖特考古研究所访学期间,应邀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罗斯伯格国际学院311报告厅开设讲座,题为“延续与转型:托勒密埃及的民间宗教”。来自中国山东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和圣地大学等学术机构从事希伯来圣经研究、早期基督教研究和西方古典学研究的数十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讲座,讲座语言为英文。
王欢博士从“民间宗教”这一术语通常易引起误解的概念出发,梳理学术史上关于希腊化王国社会和文化研究关注重点的转移(从希腊化向本土文化复兴)和主要路径(从犹太教切入的宗教路径和从斯多葛主义、伊壁鸠鲁主义等思潮切入的哲学路径),指出在此之外的埃及本土视角对于理解这一时期埃及社会变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讲座选取托勒密埃及的新神塞拉皮斯的崇拜地之一——孟斐斯地区萨卡拉塞拉皮雍(神庙)的神人互动方式为个案,在简要介绍政治力量主导下的新崇拜建立的过程之后,分为三个方面分析这一时期的民间宗教活动。
首先是求取神谕。这是至少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起即已盛行的普通人获取神意的方式,祭司通过前后移动的动作,代表圣船中的神(像)对神谕问题作出回应。这一传统在托勒密时期依然大行其道,不仅有固定的神谕问题格式,神庙亦开始为民众提供常规有偿神谕服务,为个人服务的仪式专家和神谕汇编的出现使得民众甚至在家内求取神谕亦成为可能,至罗马前期,埃及社会传统宗教的离心力进一步增强。
第二类聆听神意的方式是宿庙求梦。一些修行者或“隐士”居住在塞拉皮雍或周边的神庙中,可分为被迫隐居或自愿隐居两种,均希望在睡梦中得到神对自身关切的回应。希腊和埃及隐居者的关系微妙,如希腊人托勒梅奥斯对患难中的塞拉皮雍埃及双胞胎姐妹照顾有加,但却并不见容于同一圣所中的一些埃及人隐居者,经常受到后者的排挤甚至是武力攻击。隐居者接受信众赠予,亦会帮助神庙承担部分工作并收到报酬,通过这种方式维持并不富裕的生活。
第三种由民众大量参与的与神明沟通的方式是奉献动物木乃伊。目前已发现的动物木乃伊不少于七千万只,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托勒密时代的还愿物。埃及人并非崇拜动物本身,而是相信神明灵魂的一部分“巴”会居住于相应的动物体内,或化身成动物的形象。这意味着,在所谓“希腊化”的时期,作为民间信仰和“祭司宗教”所共同拥有的埃及传统宗教的特征,即众神的形象、名字和状态的流动性、模糊性和非终结性,依然顽强地存在。
作为唯一在埃及本土统治埃及的外族统治者,相对于内政方面的控制,托勒密王室更加侧重于与其他希腊化王国争夺东地中海地区的霸权和“炫富”,这给了本土埃及神庙祭司和普通民众以相当的空间来保存和恢复自身的文化传统,神谕、宿庙求梦和动物木乃伊均为这一努力的具体体现,这些民间宗教活动本身及其相关人群的社会经济关系,亦成为理解托勒密时期多元文化视域下埃及社会的一个窗口。
出席讲座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对此专题及相关问题兴趣浓厚,在讲座之后的问答环节中提出了很多问题,王欢博士与大家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讲座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