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婧:明清染料鉴定和染色工艺研究

发布日期:2017-06-15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7613日上午9:30美国盖蒂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韩婧老师在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明清染料鉴定和染色工艺研究”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白彬教授主持,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罗雁冰副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周俊教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杨弢副研究员成都博物馆闵晨、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博物馆王娟以及四川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书画修复专家黄怡凡等老师和广大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学子到场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白彬教授首先对韩婧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接着介绍了韩婧老师的学术经历。韩婧老师2016年获得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纺织品保护与技术艺术史中心博士学位,之后任格拉斯哥大学研究助理、教师。现任美国盖蒂文物保护研究所专业研究员,从事漆器分析和保护研究。在博士期间开创性地对明清染色工艺进行了多学科研究,在染色文献、染料原植物考证、染料成分鉴定和染色工艺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不仅填补了纺织史的多个空白,对其他种类文物颜料的认识也有重要借鉴意义。成果连续三年在历史与考古染料国际年会上口头发表,并发表于SCI收录的《色谱分析A》、《经济植物学》等学术杂志。

image002.jpg

本次讲座题目“明清染料鉴定和染色工艺研究”是韩婧老师的博士研究课题,在讲座中韩老师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享。韩老师在本次研究中首先对古代文献中对染料、染色工艺记载进行了梳理。经梳理发现《多能鄙事》、《天工开物》、《内务府全宗档案·织染局分册》、《布经》等文献中共有146条关于染料的记录,并在对文献进行可靠程度分析的基础上对记载中的染料种类和染色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然后在对文献中记载的染料的标准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对记载的染色工艺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对文献记载中众多染料种类的种属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如栀子、山栀、水栀子、黄栀、红栀子都是指栀子,槐花、槐花米、槐米、槐子都是指槐米,但《本草纲目》中认为是同一种物质的番红花和红花经实验证实为不同的染料。与此同时将采集到的染料标准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分析,建立标准样数据库,为染料的分析工作提供参考。接着对在英国、中国多家收藏单位的共63件明清时期纺织品上采集的216个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染料分析。研究发现明清时期纺织品的染料主要是姜黄、红花、苏木等9种天然染料,另有少量虫胶、胭脂虫以及合成染料。而后韩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其在格拉斯哥大学博士后期间进行的三项短期研究项目,分别是伦敦Crutchley染色公司染色纺织品样品研究、英国早期合成染料的成份研究、可见光波长对易褪色染料的影响,这对了解早期染色工艺、建立染料数据库、染色文物保护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最后韩婧老师还对盖蒂文物保护研究所在漆器分析与研究的既有工作做了介绍,为其即将开展的漆器保护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韩老师的讲述结束后,在场的老师同学分别就标准染料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黄色染料和颜料鉴定方法、现代传统染色工艺与传世品及发掘品的对比研究、明清时期染料的色素提取方法等问题跟韩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image004.jpg

Baidu
sogou